我想我是中了汪培挺的毒

"管教阿管教"強調的只有一個重點:溝通
這兩個字說來簡單,但對象若是換成一歲三個月大的嬰兒時還真是難搞
必須要花好幾倍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件事
甚至有時還是只能妥協,媽媽自己找台階下,不然天都要亮了

和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第一個嬰兒總是很"特別"
小喈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她牽引我所有的情緒與思緒
意思就是說,她常常搞得我心情上上下下的,或著更慘的是,不上不下的......

為了要改正這個狀況,或著說,有時是為了要撫平自己的情緒,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或者其他一些無以名之的的理由
大概小喈一歲左右,我開始火力全開的一直跟她說話,說到自己常常喉嚨很乾很啞
雖然說當小喈還在我肚子裡開始,我們要做些什麼事情也都會跟她說,像是要出門啦,花開了,開什麼顏色等等
但這些比起一歲之後的"溝通"那真是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在說明實際案例之前.必須先說明小喈個性上的特點
在小喈的爺奶姑姑眼中,小喈是固執的
她很堅持自己要什麼,拿到之後不肯放手,拿不到不會善罷甘休
但是在我的心裡,我的女兒不是固執
她只是想要弄清楚那些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為了玩樂而耍賴
為了我自己的固執與尊重小喈是獨立個體,我必須不厭其煩,花大把的時間,用最大的耐心來跟小喈相處

以下是幾次我跟小喈溝通的案例:
1.1Y2M放下玩具上課囉
情況:剛到新環境,一下看到好多前所未見的玩具,很驚奇,立刻去抓到手中開始把玩.我一邊很高興孩子可以立刻融入新環境,但是也擔心五分鐘後就要開始團體活動了,該怎麼勸呢?要知道,要一歲兩個月的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跟著大人走,就好像要戰場上的士兵繳械一樣,對孩子來說是很艱困的決定
做法:我開始在小喈的耳邊叨叨念著:跟玩具掰掰囉,我們要去上課了(無效);玩具要睡覺了,小喈要跟媽媽去玩囉(無效);如果小喈還繼續玩,就沒辦法參加大家的活動了(小喈抬頭看了一下我);我們要去那邊跟大家一起玩,玩具可以放下晚點再來玩,小喈跟媽媽一起去找小朋友玩吧~奇蹟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他把玩具放下,自己就朝著小朋友們坐著的空間走去...我心中開始感謝汪培挺...

2.1Y3M小喈該睡囉
情況:在客廳玩玩具的小喈,已經到了睡覺時間了.我問他要不要睡,他跟我說好.於是我抱他起身,要他跟玩具揮揮手說掰掰之後,走到房間,母女倆一起躺在床上.但是小喈並不想睡,她在床上滾一滾以後,又坐了起來,跟我比著,表達想要去客廳的意願,而且不只一次
做法:我問他,小喈是不是想去客廳玩玩具?小喈說好;我接著說,可是小喈剛剛已經跟玩具說掰掰了,玩具都已經去睡覺了,小喈也該準備睡覺了,明天醒來再玩.小喈發出抗議的嗯嗯聲,還是很堅持的比著客廳的方向.我繼續說,小喈是不是想去客廳玩玩具?小喈又說好.我當然繼續說:可是小喈剛剛已經跟玩具說掰掰了,玩具都已經去睡覺了,小喈也該準備睡覺了,明天醒來再玩...就像唱片跳針一樣,我重複著講一樣的話,表達出我堅定的立場.希望孩子明白.很神奇的,就在第四次之後,小喈躺到床上去,不再堅持了...(Oh, YA~~~)

3.1Y3M媽媽拿不到
情況:健寶園的阿姨們對孩子都非常有耐心.這天的情況是小喈要阿姨抱她抱高高,讓她可以拿到天花板上的汽球.但是汽球其實是危險的,尤其灌滿的汽球很容易無預警的破掉,阿姨很為難得不想讓小喈拿.於是我跟小喈說,媽媽抱你拿好不好?小喈很阿沙力的說好,心裡大概預期我會滿足她
做法:抱著小喈的我,使勁的往上跳一下,用張大大的手手抓向汽球,嘴裡發出用力的聲音,然後說:糟糕,媽媽拿不到.小喈很聰明地,指向另一個汽球,我依然往上跳一下,用力的抓向汽球,然後再說,糟糕,媽媽拿不到...小喈又很聰明的再指向另一個汽球,然後我又用力的跳一下,又說,糟糕,媽媽拿不到...小喈笑了,她開始亂指,一下這邊一下那邊...她的注意力從汽球上整個轉移到媽媽跳起來的表演,而且當我跳起來時,在我懷抱中的她,也同時感受到跳躍的力量感,她感覺好有趣,就這樣,像看表演一樣,很愉快的讓她忘了汽球這件事...
(同樣的戲碼也適合假裝打不開房門鎖,扭不開飲料罐子等等)

小喈在1Y1M時,已經知道用"好"這個字來表達自己願意或想要
隨著年紀的增長,她越來越清楚我們在跟她溝通什麼
當然她沒辦法聽懂每個字
不過,就像我們會猜測她的想法一樣,她也很努力的在猜測我們希望她做什麼
如果大家達到共識,當然非常美好
如果跟彼此的預期有落差,這就需要溝通

well,美其名為溝通,不如說這是因為要違反孩子的自由意志,所不得不採取的媽媽碎碎念
這種跳針式的溝通法,適合很閒的媽媽
比如說可以無視於家裡一團亂,把衣服丟給先生去洗,生活過的青青菜菜的我
這樣的碎碎念很花時間,腦力,體力,耳力,常常會辭窮,說出來的話連自己都覺得好笑
而且還會一直差遣拔拔去買茶來讓我潤潤喉(還好還不需要用燕窩護嗓)

進行溝通時,媽媽需要是個很好的傾聽者
經過不斷的猜測孩子的意向,會與孩子更有默契
媽媽還需要是個好的表演者
肢體動作更能引發孩子朝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最重要的是,就像我們在教小孩說話時,我們會不停的不停的重複著相同的詞句一樣
重複的嘮叨,像是唱片跳針般的不停碎碎念,是我每次溝通時都需要用到的方法

當然日子不是都這麼美好
比如說最近小喈流鼻水,每次吸鼻涕都得像武打片一樣
縱然我每天都要分析好幾次吸鼻子與不吸鼻子的利與弊
依然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不過我想,這是因為她還小,漸漸她大一點,應該慢慢會改善
就像小雨可以乖乖吃藥一樣

當溝通遇到挫折時
時間就是最好的解藥
孩子總是會長大的

小喈~耳朵有沒有很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喈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