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或者簡單的說"交友能力"一直是我非常在乎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和小喈拔都屬於"宅"的,若是要我們去處理人際關係等問題,那還不如叫我們去跑十圈操場來的容易點
俗話說,父母總將自己做不到的事,加諸在孩子身上,希望小孩來替自己滿足......
是啦,這樣看來是有這麼一點兒的味道,但更多的希望還是期盼獨生女的小喈,可以學會怎麼交朋友
只生一個小孩,是會有很多問題的,畢竟有很多事情,不是"教"就會,而是需要環境來配合,"社會適應力"就是其中一個
上次曾經紀錄的小喈與幾個小朋友互動的經過之外,
最近還有一次令人非常不愉快的經驗,是發生在My gym
有個小男孩把小喈從玩具摩托車上推下來,然後還衝過來往小喈的頭上打一巴掌,而對方的媽媽完全在旁邊,連一句道歉都沒有,
更好笑的是,這小男孩打人還哭得比誰都大聲,小喈卻完全沒哭,她只是一直看著這個孩子,覺得好奇怪
雖然事後,在My gym工作人員的力勸之下,小男孩有自己來道歉,
但是我至今仍非常後悔沒有大聲的叱責那個在旁邊一副事不關己的對方家長,更後悔沒有在那個小男孩打小喈時,立刻給他一記重捶,媽的,氣!
好,氣歸氣,還是要言歸正傳
在小喈一歲七個月以前,她幾乎是不太會跟其他小朋友互動的
唯一的一次是她招呼她的朋友咕嘰哥一起坐到一個小圓圈池子,我還記得當時小喈對著咕嘰招手,一邊說"咕嘰來"
不過咕嘰哥當時正忙著做別的事,沒理她...
進入一歲八個月之後,小喈開始上幼兒律動
不同於一般親子課程,這堂課最大的特色是孩子們得完全自己面對老師,媽媽們只能坐在外面,隔著玻璃看
我總是戲稱這是幼稚園的"pre-school"
講到這裡,我想大概講一下為什麼我放棄帶小喈去健寶園與my gym而改成上這樣的律動課
最大的原因是律動課的環境很單純,不像健寶園與my gym有高高低低的各式教具可以讓孩子玩耍
律動課只有老師,小朋友,音樂跟大鏡子,除了這些之外,僅有一些輔助教具,如球與氣球傘等
也因此,在環境與老師個人魅力的驅策下,孩子變得更專心~這就是我的目的
在律動課的內容裡,少不了小朋友兩兩分組的合作遊戲,小喈因此開始跟其他的小姐姐們一起牽手,擁抱,夾球球等
除此之外,在每次下課以後,我們這群媽寶們,還會一起帶著孩子吃中飯
小喈是所有小朋友中,年紀最小的,其他的姊姊們都已經滿兩歲,很會說話,也很懂事
小喈雖然小,不過她愛觀察的個性,幫助她逐漸的熟悉這個群體
她從只是看,到可以理解,到上個星期四,我終於看到了兩件小事來標誌小喈交友的里程碑~
第一件事:
出門時,我們帶著小喈的小巧虎玩偶(雖然我們沒定巧虎,不過家裡還是有幾套日文巧虎的玩具),小喈很喜歡這個剛剛好一手盈握的小老虎,到了舞蹈教室以後,兩歲半的貝貝姊姊看到小喈的小老虎,也好喜歡
她問小喈:可以一起玩嗎?
小喈想了幾秒,說"好",接著就把玩具遞給貝貝姊姊,達成一次成功的互動
第二件事:
中午大家一起吃飯時,諾諾姐姐不小心推了一下桌子,因為餐桌上有熱湯有熱飯菜,加上孩子們都圍在餐桌旁邊坐著,因此,把我們都嚇了一跳~
諾諾姐姐知道自己闖了小禍,很緊張得哭了起來,孩子的自尊心總是很強的
小喈聽了諾諾姊姊哭哭,她看著姐姐,慢慢說:不要哭~
雖然她的聲音很小,但坐在旁邊的我,依然聽得很清楚,而且非常開心
這代表著小喈慢慢懂得要安慰心情不好的朋友,曉得要關心朋友了
除了知道如何關懷與體貼朋友之外,小喈也懂得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不喜歡"
星期三我們在童心園玩時,小喈原本很開心的站在小水池邊,撈水,玩裡面的玩具
同時,旁邊也還有一位小男孩和他的媽媽一起玩
小喈看到水裡有個玩具車,她伸手把玩具車抓到手裡把玩,沒想到,這個男孩立刻伸手把小喈手上的車車搶走
小喈原本不以為意,她又身手去拿水裡的小烏龜玩具,就在她一拿到手時,這位小朋友又把小烏龜搶走
此時,小喈覺得沒意思了,她拉起我的手,說"媽媽,走吧",然後就離開了水池
在這個過程中,小喈並不會去把玩具搶回來,她也不會哭鬧,更沒有向我告狀
她用"離開現場"來表達"不跟你一起玩了",用這樣的抗議行動來傳達她的不愉快
這就是小喈,她是溫和而很愛分享,她常常全部讓出去,然後自己再去找別的樂子
過去,我們也就是這樣默默的陪伴她,
不過隨著她的語言能力漸漸進步,我會慢慢教會她,要學會講"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
小喈還小,還有許許多多人與人之間的疑難雜症正排隊等著發生
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幫助她,不過,我想我一定會做的事就是...
叫她忍? 別傻了,會內傷
跟她說,打架要打贏了才能回家?
嗯,那要不要叫她打不贏就要跑?
我想,孩子會尋找自己的出路
我能做的,大概還是陪在她旁邊,一邊看,一邊聽她說話,靜觀其變吧!
(不過武術還是要學的!這我很堅持!)